2023年01月03日 04時01分30秒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業態注入新動力四方面支撐中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時間:2017-06-15 09:54 點擊: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國家統計局6月14日發布了5月份中國經濟主要數據,盡管投資等個別指標出現短期小幅波動,但“總體平穩、穩中向好”仍是經濟運行主基調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5月國民經濟延續了總體平穩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。從中長期來看,我國工業化、城鎮化進程還沒有結束,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離發達經濟體還有一定差距,在產業升級、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有非常大的空間和潛力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注意到,在“穩”的基礎上,新產品、新業態、新消費、新服務等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經濟變量,透出經濟結構優化、動力提升的新意,折射出中國經濟新活力。比如,5月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.1%,增速繼續保持在8%以上的較高水平,充分印證了這一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的蓬勃生機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建投資增幅回落較大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目前公布的5月主要經濟數據來看,增速與上月持平的數據有: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(51.2%)、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(同比實際增長6.5%)、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(同比增長8.1%)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(同比增長10.7%)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增速回落的指標主要在投資領域,1~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同比增長8.6%,增速比1~4月份回落0.3個百分點。此外,1~5月份,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6.8%,增速比1~4月份回落0.1個百分點;1~5月份,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8.8%,增速比1~4月份回落0.5個百分點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值得注意的是,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,其中的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幅回落較大,1~5月同比增長20.9%,增速比1~4月份回落2.4個百分點。對此,劉愛華分析指出,因為去年是“十三五”開局第一年,大項目比較多,造成今年比較的基數較高,對當期的增速會有一些影響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除了基數原因和房地產調控因素,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分析指出,“在政府努力推進去杠桿的背景下,項目融資難度增加,也影響到了投資。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劉愛華在6月1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用“總體平穩、穩中向好”8個字概括5月經濟運行情況。劉愛華稱,GDP增速已經連續七個季度在6.7%到6.9%窄幅區間波動,也從數據上表明經濟穩定性在提升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外,記者注意到,5月份,進出口總額23462億元,同比增長18.3%,增速比上月加快2.1個百分點。其中,出口13139億元,增長15.5%,加快1.2個百分點;進口10323億元,加快3.5個百分點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丁爽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:“從需求側看,出口和消費前景仍顯積極。服務業仍是經濟增長的穩定因子。”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也指出,消費已經成為經濟走好的關鍵動能,經濟好轉已逐漸傳導至消費端,新周期最后一環可能已經完成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服務業發展動力強勁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針對外界關于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關切,劉愛華說,從產業支撐、發展動力、發展信心、發展環境來看,中國經濟下一階段還可以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產業支撐方面,產業發展基礎更加穩固,產業結構調整為經濟走勢穩定形成了有力支撐。5月份,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.5%,比上月提高0.9個百分點,比上年同月提高1.5個百分點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劉愛華稱,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6.5%,比去年的51.6%又有所提高。服務業本身和民生相關度比較高,表現出穩定發展的特點,在服務業在整個經濟的比重提高的時候,整個經濟的穩定性也是在提高的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據新華社報道,迄今已有六成省份第三產業在GDP中的占比超越第二產業,折射發展動能轉換的提速。中國經濟總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,已有7個實現這一序變,31個省份中第三產業在GDP占比為最高的省份已達20個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今年前5個月,我國第三產業吸引投資120208億元,增長11.6%,增速快于全部投資3個百分點。2016年,我國服務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5837億元,比上年增長10.9%,增速高出第二產業7.4個百分點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國(海南)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,這些變化表明我國產業結構正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。在經濟下行壓力下,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確保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動力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劉愛華指出,目前我國處于消費升級階段,個性化消費的需求增加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下,服務和產品的供給質量在不斷提升,共享經濟、分享經濟等新業態快速發展,能夠更好滿足消費需求。消費環境改善、供給能力提升、消費規模擴大、消費穩中有升的態勢是可以持續的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投資方面,劉愛華認為,從中長期來看,我國工業化、城鎮化進程還沒有結束。目前我國城鎮化率57.35%,與發達經濟體80%左右的城鎮化水平還有一段距離。一般研究認為,在50%到80%這個上升過程中,也是經濟快速增長的階段。在這種背景下,產業升級、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有非常大的空間和潛力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際機構對未來中國經濟運行也表達了樂觀態度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大衛·利普頓14日在該機構舉行的發布會上肯定了中國經濟改革取得的成效,并表示,中國有潛力在中期內安全地保持強勁增長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外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注意到,在工業走勢中,雖然5月工業增加值增速與上月持平,但其中的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9%,明顯高于其他工業門類。從具體工業行業來看,5月工業增加值增速靠前的行業有設備制造業、汽車制造業和醫藥制造業,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則在5月份同比由增轉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未來政策重點,丁爽認為,“只要經濟增長保持6.5%以上且去杠桿不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,去杠桿仍將是政府工作重點。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         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