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01月04日 11時01分49秒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融體系規劃再邁步 望解小微融資難題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時間:2016-05-06 15:04 點擊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 金融發展的根基是實體經濟,實體經濟的規模、結構和增長質量,直接影響金融發展的規模與水平。日前,央行召開了“十三五”現代金融體系規劃編制工作啟動會,會上提出,將“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支持經濟轉型能力”作為核心要求,進行一系列新政策探索,期望進一步解除小微融資“燃眉急”,消滅經濟發展的“攔路虎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要有穩健的實體經濟,也要有成熟的金融體系,這仍然是中國加速崛起與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。業內人士表示,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新形勢,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,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,完善體制機制,創新服務方式,滿足實體經濟的金融需求,而金融創新必須以改善服務、降低風險、提高效率為前提,通過金融組織創新、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,提高金融市場發展的深度和廣度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事實上,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成效已經顯現。比如“稅銀互動”政策的實施,以天津為例,通過稅銀合作,小微企業提交的貸款資料由過去的14項精簡為5項,貸款時間由1至2個月縮短至1周,貸款額度最高可達200萬。小微企業可以充分利用“納稅信用”而不是抵押物,獲得相應的信用融資,納稅信用越好,越容易通過貸款審批。另據了解,截至目前,重慶市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“銀稅互動”活動為納稅人發放信用貸款31.08億元,惠及2018戶企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同時,網絡銀行業務也是當下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撐。數據顯示,當前,各大商業銀行的網絡銀行業務已覆蓋了B2B大宗商品交易平臺、行業細分領先平臺、核心企業供應鏈平臺、第三方支付平臺等多種類型。通過與不同類型平臺合作,研發網絡信息流類、網絡物流類、網絡資金流類、網絡供應鏈類等產品及“e貸款”系列品牌,創新電子倉單及電子訂單、自動化微貸技術等業務模式,整合信息流、物流、資金流等,有力地支持“三農”、支持小微企業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此外,在非銀行類的金融機構中,保險介入消費金融或成新趨勢。從消費信貸占總貸款余額的比例來看,目前中國消費性貸款余額的占比只有20%左右,與歐美發達國家約50%的比例比有著明顯差距。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消費金融推上發展新高度,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。保監會數據顯示,2014年與實體經濟聯系緊密的保證保險同比增長66.1%,信用保證保險支持14.2萬家小微企業獲得融資997.1億元。在業內人士看來,隨著刺激消費政策持續出臺、消費金融牌照管制放開、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和消費觀念升級,以及消費金融產品和授信主體的多樣化,未來保險介入消費金融的這類創新性跨界合作將會越來越多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近年來,我國金融業發展明顯加快,形成了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,金融市場交易規模和交易方式日趨多元和復雜,融資渠道、金融工具、金融產品日益豐富。不過,正是因為金融創新的快速發展和資產流動性的快速上升,金融體系的內在關聯性與復雜性才大幅提升,金融風險集聚、擴散、傳染路徑也變得更加復雜和隱蔽,這也對傳統金融體系提出了嚴峻挑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對實體企業而言,“金融服務”遠遠沒有到位;對金融機構而言,最先實現的是逐利生存的基本需求;夾在兩者之間的金融決策者,則會顯得左右為難?梢,從中國特殊的發展階段看,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           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